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河北省职工文化“五个一”精品创作大赛获奖作品展播 > 报告文学
三等奖:《如兰似菊人生路》
如兰似菊人生路
——记河北省劳动模范、亚泰电化公司总经理张兰菊
耿彦钦
我开始认为张兰菊的名字应该是取自“如兰似菊”的人格追求。她就那么浅浅地一笑说“不是”,我“哦”了一声,觉得这样解释多文艺呀,怎么会不是?她说兰菊的名字包含着时空的意义:我出生在兰州市菊花盛开的季节。
张兰菊,就成了她的名字。
在以后永不停息的时空变幻中,经历与沉淀、磨砺与信念,让张兰菊成为无机盐行业叱咤风云的人物,卫星地图上需矢量放大才能找到的亚泰电化有限公司,也成为业界枝繁叶茂、体态伟岸的大树。而她讷言敏行的做人守则,让我感到张兰菊果真有如兰似菊的人格魅力:终年常绿、素而不艳、姿态端秀,看叶胜看花;经历风霜,生命顽强,高风亮节,为花中隐士,为花中君子。
心似兰花静默开
1959年农历9月,张兰菊出生在兰州第二毛纺厂家属宿舍一间40平米的房子里。三年后,一对双胞胎妹妹又降临到这个家庭。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物质匮乏与生存恐惧,令这个家庭不得不面对如何活下去的现实问题。于是,当技师的父亲果断决定:送妻女回老家,活下去。
母亲带着三个女儿千里迢迢回到老家深县东蒿村。而老家人口更多,有爷爷奶奶和四个叔叔。
在农村,需要用体力维持生计。农村有做不完的体力活,没有体力就挣不到高工分,生计就没有保障。奶奶天天面对儿媳及三个幼小的孙女,觉得累赘加身,重男轻女的天性暴露无疑。
贫瘠和白眼、柔弱与歧视,几乎成了张兰菊幼年成长中的教科书。但是,来自三里之外姥姥姥爷的烤玉米、煮山药、黏高粱粽子,又成为年幼时割舍不掉的人间温暖。
老师说知识改变命运,于是刻苦努力爱学习成为她的座右铭,考第一成了既定目标。张兰菊高中毕业的时候,国家还没有高考制度,本村小学二年级已经三个月没有老师了,村里派她当民办教师。年底全乡统考,她的班级全乡排名第三。多年以后,国家为曾经担任过民办教师的人落实待遇,她没有申请补助。她觉得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没有坚持下来,是一生的遗憾。
1986年,东高服装厂需要会计,厂长打听到张兰菊上学的时候学习好,教书的时候成绩好,便托人来挖她。服装厂待遇要比当代课老师高,张兰菊是长女,下面有五个弟妹需要供养,她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多挣钱,补贴家用,为父母分忧。
我曾问过她八个关于财富的问题,她都一一认真回答。她说:我们这些从贫困年代走过来的人,对财富有独特的认知过程,这是后来人没有经历过也难以理解的。小时候,财富是什么?是温饱!作为家中老大,这个感觉尤为深刻,放学后去干零活、挣工分换粮食;到了上学时,老师讲知识就是财富,那时候觉得这是口号,现在想想,书中真有黄金屋;到上班了,什么是财富,挣的工资就是财富,因为这可以解决很多生活必需。
张兰菊的姥爷是个算盘高手,外孙女要当会计了,姥爷自然要有所作为。姥爷灵动娴熟的手法,让算珠上下翻飞,如鸣佩环,悦耳动听。那是一串串财富的跃动,能鼓荡年轻人澎湃的激情。
第一次运算财富,是服装厂1986年底结账发工资。发工资前要把每个工人的饭票结清。而工厂自建厂以来,饭票从没有结算过,工资也没公开过,而这次要结算清每个工人的饭票,公布每个工人的工资。好几个车间,一百多工人,一大堆饭票。脑袋大了也要算,发烧39度也要算,厂长说算不清楚不能走。十几天精打细算,几年的账目,终于一笔一笔算清楚了。过后,厂长觉得这样严苛真是近乎残酷了。
会计要算很多账,记流水账没什么意思,有意思的是算成本账。原料成本、用工成本、折旧成本、包装成本、培训成本等。成本是什么?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为了让成本效益最大化,减少所牺牲的价值,张兰菊提出了很多工厂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比如衣服边翘不能过于宽大,这样既不美观又浪费材料;裁剪的时候,要注重边角料的再利用;对不同职工特长要有不同岗位的发挥;自制包装与采购包装的成本比对等。另外对一匹布应该出10件产品,却偏偏出了11件,然后悄悄贪了1件的小农意识的加工户,她不迁就,要给予善意批评教育。
工作缜密又善巧方便,坚持原则又勇于担当,大胆设想又善于实践,这不仅是一个企业会计所具备的特质,更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所具备的特质。
张兰菊具备这种特质。当会计不应该成为她终其一生的职业。
秋菊花盛正当时
从东高村到石德铁路、衡石公路,要经过一片撂荒地,这片撂荒地有上百年历史了。这里盐碱成片,蒿蓬丛生,一直被嫌弃、被抛弃。善于发现财富并善于翘起财富杠杆的高庆山在这上百亩撂地上发现了商机,他决定再建财富工厂,让厂房矗立在这里,让人气聚集在这里。
要建工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兰菊。因为,张兰菊有做企业的潜质和能力。
这是1988年的春天,张兰菊不到30岁。蛮荒地前,她被任命为王家井福利化工厂厂长,高庆山为总经理。
尽管是春天,盐碱地依然显示着蛮荒,这是一片考验生命力的地方。百年嫌弃一旦招人青睐,岂不是欢欣鼓舞?当张兰菊第一脚踏进蛮荒深处,蛮荒便嗅到了青春的生机。
招兵买马,铲除蓬蒿,平整土地,迁移坟茔,一切从零开始。
八十年代末期,是平原地区小化工企业风生水起的时候。深县没有矿产资源,工业基础薄弱,而小化工尽管有污染,来钱却短平快,因此很多村庄建起了小化工厂。王家井也想上来钱快的企业。岂止是王家井,地球上哪个人不想扎刀子吃肉?
张兰菊想我们尽管缺钱,却不能要污染,这是关系子孙万代的大事情。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恒远财富。
好几个污染严重的化工项目被否决了,最终工厂选定了过硫酸铵项目。这个项目是以王家井镇的名义,从北京化学试剂三厂引进的化学试剂生产线。
创业之初,没有平地起高楼,几间简易厂房,一排简易办公用房,有了烟囱,有了机器,有了产业工人。而这产业工人,除了从北京聘请来的技术指导,剩下的都是放下锄头就进车间的农民工。招录这些工人的时候,张兰菊也出了几道化学题,可是多数应聘者连元素符号都不懂。但是不录用这些人,哪个大学生肯到这个荒郊野地来谋生?农民工朴实却缺少公民意识,他们可以在车间的角落里随时撒尿,可以把厂里的水泥砖瓦拉到自己家里垒墙头,可以迟到早退,可以随时随地抽烟……对这些本应该是不可以的可以,对这些左邻右舍的乡亲工友,张兰菊要一一修正他们的言行,规范他们的举止。家人说,等工厂建成了,你就把人们都得罪完了。满脑袋是泥土,大沙岗上担水,泥泞路上搬砖,水泥墙上刷漆,什么活都要干的张厂长却说,不得罪人,不埋头干,就办不成企业,企业办不成,从哪里挣钱?靠什么致富奔小康?
不是百废待兴而是从头做起,做服装加工与做化工产品不是一个概念。工人要管理,技术要过关,制度要建立,好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在众多个第一中,首先要把技术学到手。
北京第三制剂厂厂长老吴,是位女汉子,她到王家井福利化工厂来,是要保证工厂出成品的。可她从心里对偏远农村、对农民工充满了不屑。而张兰菊对每一个不解问题都是穷追不舍,不问出个一二三来就不罢休。比如蓄水池,一个出口一个入口,如果一个地方坏了,是不是要全部停工?问烦了,老吴的语气充满了训斥的口吻:哪有你这样凿死卯的?可是张兰菊却不急,也不恼,等老吴平静了情绪,继续和颜悦色地问这问那,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
化工制剂三厂还来了一个男师傅,负责开冷冻机,打听到这位师傅爱喂鸽子,张兰菊就把家里的谷子、玉米一布袋一布袋地送到师傅北京的家里。目的就是感动师傅,把技术毫不保留地教给自己。
工厂没有实验室,生产的产品要到北京试剂厂化验是否合格,路途远、时间有时候来不及。做化工怎么能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呢?要建实验室,就必须到北京、天津购买设备。1989年5月,张兰菊先到北京购置电极。回到深县,又马不停蹄到天津购买实验室设备。没有进城经验,开着大卡车到天津,还没进市区卡车就被拦了下来,因为大卡车不能进市区。天津的街道依河而建,没有东西南北,也没有公共电话,通讯远没有现在方便。张兰菊坐公交进城,下公交打听卖冰棍儿的老太太,打听路边的门市部,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路,终于找到仪器厂。各种设备买齐了,还要送到大卡车停留的旅店,好不容易雇车,可是试剂中强酸与强碱不能混装,还要拉两趟。回深县的时候,两个小工人不愿意坐火车来回倒车,愿意跟着张兰菊的大卡车回家,于是客货混装回了深县王家井福利化工厂。
这是一个很多行为都不规范的特殊时期,张兰菊在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有些心惊胆颤,她说如果是今天办这件事儿,肯定不是当初的样子。
就在张兰菊满怀信心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的时候,美国政府单方面撕毁合同,禁止中国产品进口。理由不是因为产品不合格。
产品卖不了,电费要结算,利息要偿还,合作方要撤资……
真难啊——
这时候,有别的企业老板对她说:别弄化工了,出来我们一起干。
做了一辈子国企技师的父亲对她说:困难的时候当逃兵,怎能担当大任?
人都有在逆境中成长的经历,企业也是。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艰难的日子尽管漫长,只要不懈坚守,好好做产品,终会有出头之日。张兰菊以韬光养晦的精神,依靠坚韧与不放弃的执着,苦练内功,不断壮大和完善自己。几年过后,工厂除了生产过硫酸铵外,相继开发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高氯酸钠、高氯酸钾、硫酸、硫酸铵、元明粉等8种产品,拓展了国内市场需求。其中王家井福利化工厂的高氯酸钠被确定为国内标准,后来才有了国家标准。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市场秩序的不断规范,王家井福利化工厂没有像其他小化工厂一样死于安逸或者死于艰难,而是涅槃重生。
企业最初取名“王家井福利化工厂”,是希望获取福利企业免税政策,这是企业初创阶段投机取巧的权宜之计。经过6年的浴火重生,张兰菊觉得如果做企业只想依靠减免税赋而挣钱,格局太渺小,缺少了一个企业家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1994年,企业果断将福利化工厂改名为“王家井亚泰电化公司”。2000年,通过改制,又更名为“河北亚泰电化有限公司”。高庆山为董事长,张兰菊为总经理。
企业10年,公司产品都是依靠外贸公司联系出口,以人民币结算。张兰菊在研究市场过程中,发现了“自营出口权”这个销售概念,于是,企业开始研究如何自己做出口贸易,研究产品的CLF价与FOB价,研究如何报关、如何核算营销成本,还去衡水化工厂取经,了解如何运作出口业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亲自弄怎么知道对与错?董事长鼓励大家放心大胆去实践,别怕失败。在董事长的鼓励支持下,张兰菊在网上试着联系国际业务,通过互联网报关。第一笔网上业务显示交易完成,但她不相信报关成功,接通电话问了问,还真成功了。
原来世界这么小,小到同在一个小小的电脑屏幕上。
第一笔自营出口业务是美国一家五金工商客户。接下来,日本、德国、韩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港澳台地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被打开。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水处理、汽车安全气囊等各大领域。
当时的产品销售发票都是手工书写,费事费力还容易出差错。公司与时俱进,买了电脑、打印机,学开电脑出票。但是出去培训的财务人员总是调整不好打印设置,开出来的票废了一张又一张。发票数量有限额,废票太多怎么行?于是张兰菊亲自上阵,拿着安装培训人员打出的样票一点点的调整核对,先用白纸替代票据,一个晚上不睡觉,终于调整好了设置,打印出了合格的票据。
那应该是深州第一张机打发票。
通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和品质提升,过硫酸盐系列产品规模及产品品质均排在全国前列,分别获得“亚泰”中国驰名商标一项、“亚泰”“玉友”河北省著名商标两项、“玉友”高氯酸钾河北省名牌产品一项、“亚泰”牌过硫酸钠河北省名牌上榜产品一项。拥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被河北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
环保与发展,安全与高效,是化工行业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亚泰公司同样如此。最初放弃有机化工而选择无机盐产业,也正是出于环保考虑。公司严格把控污染环保这个关乎子孙万代的重要关口,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不断延伸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使得资源的利用价值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提高。2010年、2011年,企业完成过硫酸铵电解装置和高氯酸钠电解装置的技术改造,并于2012年见到了成效。2012年投产的22万吨硫磺制酸项目,增设余压锅炉替代2台10吨燃煤锅炉,减少了资源消耗和废气排放,实现了循环经济、增产增效的目的。2014年开始,公司投入近亿元,实施了对过硫酸盐项目的技术改造工作,实现了生产全自动化控制,引进了MVR结晶蒸发、包装机器人等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建设了高标准的集监控调度、操作为一体的控制室,在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先后被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2017年顺利通过了衡水市开展的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工作,在市、县两级政府组织的评级评价工作中均获得90多分的优异成绩,列入发展一批、提升一批的企业行列。
企业的良性循环,就像人的健康肌体,每一个环节都应该符合天人相应的法则,一处相违,整个系统都会出问题。张兰菊努力把这个系统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就像从亚泰处理过的工业用水可以用来养鱼一样,让亚泰的一切清明透彻,不染尘埃。
锻造企业的文化灵魂
中国历史是以儒学为主导的儒文化历史。儒文化中的“重道轻器”又严重制约了工业的萌动与发展。到了近代,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资本家在创办民族工业的时候,无不体现出国人的智慧、机巧和韧性,同时又无不体现他们的诡谲、投机、人治与封闭。当历史发展到互联互通时代,一些渴望成为管理“思想家”与“艺术家”的人们,便从粗放型原始化经济状态中走出来,开始了以建立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文化为最高境界的实践追求。
张兰菊也想建树自己的企业文化。
2000年,时间已经进入新的世纪。公司决定让企业实现标准化发展。实现标准化,要引进ISO质量认证。没有经验,公司便聘请标准化专家指导工作,恭恭敬敬照方抓药。指导专家是位与张兰菊有着相同人生理念的女子,沟通起来没有障碍。张兰菊把建设亚泰的初心、建设经历、当下状况、存在问题一一告知对方,一起对农民工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劣根性进行剖析,比如自私自利、夫妻不睦、虐待老人、养子不教、不思进取、不劳而获、公德缺失等顽疾,请教治愈方药。专家老师告诉她,要在经典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特别推荐《弟子规》作为公司的文化灵魂。
张兰菊随即在网上找到了《弟子规》全文,读了一遍,赞叹《弟子规》怎么那么好啊!然后买来一本,反复读诵,细细体味:原来解决员工现实思想问题的答案在这里。她建议董事长,在全体员工中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这个活动不是运动,而是长期,不是简单学习,而是照章践行。她知道,只有统一了人的思想,才能统一人的行动。
于是,公司为每个人买了一本《弟子规》,让他们诵读学习,又在厂区墙壁上写下《弟子规》全文,购买光盘在厂区播放。而工人对于读书学习有着天生的拒绝习惯。工人觉得我来工厂干活,出产品挣钱就行了呗,背什么《弟子规》?本来俺就不爱读书,如果爱读书,成绩好,早就上了大学远走高飞,不至于在乡下工厂打工啊。
既然工人那么注重物质,那就先用物质来刺激学习吧。DVD是当时年轻人非常喜欢的文娱产品,公司决定,背会《弟子规》奖励DVD。这一招很灵验,工人开始主动读了,读了以后开始背诵了,背诵过了开始找厂领导申请领DVD了。张兰菊和董事长是主考官,听他背过了,还要临时抽出几句来问什么意思?答题圆满,颁发DVD给予奖励。很快,又有第二个第三个来背,会背《弟子规》的多了起来。慢慢的,200多台DVD被领走了。仅仅员工自己会背是不够的,公司又把背诵《弟子规》扩大到员工家属,背过了享受企业员工同等待遇——物质奖励。从此以后,周边村庄被《弟子规》文化所熏染,所浸染。日夜诵读,潜移默化,《弟子规》中的优秀精神开始在人们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厂风民风乡风大有改观。
张兰菊认为,做好企业文化,不是迫于指令,而是发自内心的道德追求。一个卓越的企业家,必须有坚强的企业信念、优良的文化素质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不但要有经营策略上的出奇制胜、管理软件上的别具特色,还要有企业文化上的匠心独运。由于有了企业文化的积极参与,才使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拥有了几分温暖、几分轻松、几分人情味。
在接受传统儒文化的同时,张兰菊又将优秀的国外企业文化及几近臻美的人类精华融进自己的企业文化之中,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默契地粘合在一起:塑造员工形象、环境形象和产品形象;完善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使之成为企业实力、信念、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张兰菊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仅是体制转向问题,也是精神文化心理转向问题。只有真正完成从制度到文化心理的深层转向,完成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部角色投入,才能建立起一个真正科学的、法制的、健康的、有序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最活跃的分子,一旦注入经济之中,就会带动企业走向完美。
如今,亚泰公司早已通过了ISO9001:2008体系认证,张兰菊个人荣获了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开拓创新奖。2019年,公司又开发出用于气象火箭等尖端技术燃料的颗粒高氯酸钾,用于火药工业的一水高氯酸钠、无水高氯酸钠、液体高氯酸钠等专利产品。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做行业老大的目标基本实现。张兰菊说,我们已经有能力去制定更大的目标,有能力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一种信念,一个明确的方向,一个将企业做大、做强、做长久的坚定信念,一个造福一方的信念。
人生的价值是利益众生
中国传统社会认为女子扮演的应该是相夫教子的角色,所以社会对女子创业并不是很支持,尤其是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创业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人际关系,需要大胆决策,需要时刻抛头露面,需要亲身参与整个基础建设过程。女子天生具备的谨慎和弱小的身体素质是创业以及企业管理的劣势。女子天生的谨慎性格恰恰成为了优势。做有机化工很挣钱,但考虑到有机化工的不可控性、安全、环保的危险性,企业选择了无机盐产品。30年的事实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企业至今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某段时间,有些企业为了套取国家奖励资金,选择造假、虚构项目、虚开发票等不良手段,张兰菊也有这样的机会,但小心谨慎的性格令她拒绝了这种违法的冒险。当她看到那些违法乱纪企业受到法律制裁的时候,庆幸自己能初心不变。
作为河北省劳动模范、公益事业的积极践行者,张兰菊于2012年倡议成立了“亚泰爱心基金”,并利用这个爱心平台,带领公司员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互助活动。春节期间慰问75周岁以上老人300余人次,送去米、面、油及亚泰人的祝福。2008年开始,公司每年投入20余万元为周边4个村的村民入新农合保险。组织爱心助学,向灾区爱心捐款等活动。
2014年夏天,附近一村民骑摩托车,摔在路坑里动弹不得。公司职工赶紧把村民送到医院。张兰菊听闻此事后,决心在东高村到石衡路之间修一条平坦畅通的水泥路。说干就干,毫不迟疑。公司通过员工捐款、“亚泰爱心基金”出资,很快筹集150余万元修路资金。
张兰菊对道路精心规划,通往庄稼地的岔路口,同样铺成水泥路,以方便农民进出田间地头。为保障双向通车便利,路面从3.5米拓宽到4米。为提高道路使用寿命,水泥铺设厚度达20公分。为保证施工质量,张兰菊对每一道工序详细划分,只有经过公司检验合格、签字,施工方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张兰菊说,修路不是摆个样子,今天修了,明天坏了,坚决不行。修路是一项民心工程,既然做就要做好,让群众满意。
公路施工期间,张兰菊当上了职业“监督员”,既抓建设进度,又抓工程质量,她查材料配比是否合格,施工是否规范,工程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是否到位?有一段路基走在上面像踩海绵一样,张兰菊立刻要求挖掉路基,重新铺路。
2015年5月18日,历时2个月,长3.5公里、宽4米的高标准水泥路,终于赶在村民麦收前顺利通车了。天天经过此路的乡亲们修碑纪念: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面对此碑,张兰菊慈悲地想:能为众生做好事,活着才有意义啊。
结语
张兰菊为亚泰倾注了31年心血,而人的一生又有几个31年?亚泰就像她的孩子,尽管已经成长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依然心怀殷切。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期间会受到优劣因素影响。作为家长,张兰菊一直在给员工讲:做事先做人。你可以平庸,不可以缺少德行,因为道德的缺失,是埋在企业躯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毁灭一切。管理企业需要手段,更需要信仰的崇高。
她正呕心沥血,为亚泰规划设计良性发展的未来:走智能制造、科技发展的道路;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使技术成果转化、有效知识产权数量逐年递增;让亚泰行稳致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父亲说,兰菊啊,你已经60岁了,为什么还要天天双手并举,托着无限的责任、撑着无限的担当?
她说,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
中国无机盐协会副会长,这是行业的认同;年产值3.2亿,税费2419万,这是财富的认同;河北省劳动模范,这是奉献的认同。而她,依然素面朝天,如菊花凌寒绽放,似兰花静默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