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奖:《堡垒》
——河北邢台邢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党建引领基建”纪实
庞利鹏
引子
“投运成功了!投运成功了!”
2018年9月28日晚上10时多,从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山区的一处山坳里传出阵阵欢呼声,随即天空绽放出绚烂的礼花。
这阵阵欢呼和朵朵礼花,标志着历经两年多建设的河北邢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完工,也标志着“党建带基建”“支部+项目”邢西党建新模式的成功实践。
500千伏邢西输变电工程是落实国家能源规划和国家电网公司战略部署的重要工程之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龙泉寺乡,本期建设规模包括邢西500kV变电站新建工程、邢西-彭村500kV线路工程和邢西-涉武双回500kV线路工,是国家能源局2014年公布的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项目之一,也是邢台供电公司首个承建的500kV电压等级工程。
面对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协调配合难、安全管控难、属地协调难等“三难”问题,以及工期紧、要求高等困难,国网邢台供电公司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开展“党建+”探索,成立邢西临时党支部,以组织关系将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不同参建单位党员凝聚在一起,确保安全生产和分包队伍稳定,打造了“党建带基建”“支部+项目”邢西党建新模式,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项目,把党的建设延伸到项目现场的新型工程建设管理之路,将国有企业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党建引领,让邢西工程首次建成临时党支部,并发挥红色堡垒作用。
党建引领,让诸多以往基建领域存在的协调配合难、安全管控难、属地协调难等问题迎刃而解,工程顺利实施。
党建引领,让数百名参建者感受到了组织的力量、组织的温暖,并自愿投身到火热的工程建设中,创造了百年丰基伟业。
党建引领,更为新时代同类型工程建设提供了党建作用发挥的良好借鉴,这种做法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等领导先后予以批示。
那么,两年多来,在邢西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路在何方
“杨主任,不好了,你快去看看吧,场地上吵起来了。”
时间回到2016年12月,一天,邢西工程业主方负责人、国网河北邢台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杨帆正在项目部研究工程方案,工人曹希平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让他去劝架。
事不宜迟,杨帆赶紧往山下的工地跑。此刻,项目经理袁全福与监理负责人赵连庄等人正在争吵。杨帆上前制止住他们,详细询问,才了解到,原来,工程刚开工不久,为了进料方便和“绿色建设”理念要求,监理方要求先在现场修建水泥路,以防止施工扬尘。但是作为建设方的袁全福觉得,如果先修了场内道路,施工时车辆会多次碾压,导致项目还未建成道路就坏了。那时,如果不修的话,站内没有水泥路是绝对不行的;但是,如果重修,无疑会增加成本。为此,他与监理、设计等吵了起来。
知晓了事情原委,杨帆连忙劝大家消消火,坐下来谈谈,商量个稳妥的解决方案。可是,坐下来倒是坐下来了,但是只不过换了个吵架的地方,对立双方依然是谁都不让谁。关键让杨帆难受的是,只要他劝哪一方,哪一方就会说他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向着对方,弄得半天他也没有解决了问题,还落得里外不是人。由于无法说服任何一方,他只好作罢,修路的事也就暂时搁置起来。
可是,时隔一周多,又发生了项目技术负责人耿文强与安监人员争吵的事情。双方又把难题抛给了杨帆。仔细询问事情缘由,原来工地个别工人施工时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多次违章。于是,安监人员勒令他们停工学习,待安规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现场施工。这样,无形中就减少了施工人员。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因为安全问题少了人数,项目方不干了。于是,便争吵了起来。杨帆觉得这涉及到安全的事是大事,当场同意安监人员的做法。但是,耿文强却撇下一句,“要是这样,那我们都不干了,反正人少,这工期也完不成”,走了。原本,杨帆觉得他是在说气话,也没当回事。可是第二天都9点了,这工地上依然没有一个人。这下,杨帆急了,赶到工地宿舍,只见耿文强正在与一帮工友打扑克,气得杨帆只想扇他几耳光。可是耿文强却并不生气,还是那句话,“少了人,反正也干不完,不如休息几天。”弄得杨帆干着急没办法。无奈之下,他只好去找安监人员,让他们抬抬手,给点处分,先让那几个人上岗再说。果不其然,第二天项目部就复工了。
此类问题,后来又遇到过几次。最终都因为业主方、监理方等没过硬的措施去制约项目方,导致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这样下去不行,不但工期得不到保障,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一连几次,引起了杨帆的重视。他仔细调查了一下,工地上有矛盾的事,不只是这些。可以说,只要涉及到利益的,只要有不同意见,都有可能产生矛盾。可是,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又都没有隶属关系,只是依靠合同走到了一起,想让一方说服并领导另一方,还真的很难。
一连几天,杨帆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思索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可一直想不出好的办法。他失眠了。
工地上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2017年1月的一天,杨帆在学习党的理论时,无意中学到了当年毛泽东同志有关“支部建在连上”的论述,想到工地无论业主方,还是项目方、设计方、监理方等,都有党员,茅塞顿开。
是啊,当年井冈山时期支部能建在连上。和平时期,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支部建在邢西工程的工地上?为什么不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邢西工程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为什么不依靠党的组织把不相隶属的各个单位联合起来,靠党的纪律、党性意识去解决问题呢?
说干就干,他首先调查了工地的党员人数,确认每一方都有党员后,向公司党委提出建立邢西临时党支部的建议,并汇报了自己的初衷。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这还真是个新的事务。可是国网邢台供电公司党委依然很支持,并迅速向上级党委汇报,最终赢得了支持。2017年3月,邢西临时党支部批准成立,由杨帆任党支部书记,顾爽任党支部副书记,项目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分包队伍负责人均是临时党支部委员。
临时党支部成立了,如何真正把虚功做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出党员们干事担当的精神,又如何用这股精神带动整个建设团队?挑战才刚刚开始。
为了走好这坚实的一步,国网邢台供电公司党委负责同志多次深入邢西调研,面对面与党员谈心,杨帆也多次走进工友问计,最终,临时党支部确定了构建“4专1队9班组”网格化覆盖体系,实施三项联动,实现支部与项目一体化管理具体思路。
思路明确天地宽。
2017年3月下旬,邢西临时党支部结合实际,在工地按照安全、质量、技术、协调四类专业分别设置4个专业党小组,以施工单位为主成立1支共产党员服务队,然后设立3名党代表密切联系9个施工班组。每周,国网邢台供电公司党委深入工地,围绕项目建设指导临时党支部开展工作。就这样,一步步将党组织融入项目专业管理,使党的影响延伸至生产一线、党的工作覆盖至全部工程现场,做到了在工地党员能找到组织、群众能看到党员。
然而,这些大多是写在纸面上的东西,如何依靠党支部解决工地上的难事,各方还是一直在观望。
2017年4月2日,杨帆组织召开了党支部会议,提出了参建四方“三联”的倡议,得到了支部成员的一致响应。“三联”,即组织联建、队伍联抓、目标联责。组织联建,即将参建各方纳入临时党支部管理,统一开展党内组织生活,统一研究部署党建团结引领项目建设工作,联合打造围绕项目、服务项目、聚力项目的坚强堡垒。队伍联抓,指工地所有党员由临时党支部统一教育、管理,结合项目抓党建,统一制定党员教育、组织活动计划。目标联责,指打破四方工程目标、措施、任务等各自为政局面,由临时党支部统筹项目党建、业务目标,站在整体高度,将党建与工程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以党建促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强党建,实现党建与项目同频共振、目标同向、工作同调、相融共济、共同发展,合力打造精品工程。
随后,临时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地到底是先修路还是最后才修路等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最初,支部委员、施工方负责人袁全福还是持反对意见,拿将来会增加成本当挡箭牌。杨帆当时没有表态,而是与大家一起学习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有关重要论述。学习完了,让大家从讲政治的高度谈谈体会。监理、设计等方的支部委员结合学习内容,谈了自己对绿色建设的看法,并表示最好还是要先修路。轮到袁全福发言时,他的语气马上变了,他表示通过学习和大家的发言,认识到了自己以前在思想还存在本位主义、小集体意识,主动承认错误,同意提前修建道路、践行绿色建设理念,同意让多次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员工待岗学习,考试及格后再上岗等。
就这样,以往许多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的难事、推诿事,放在党支部会上,不用吵嘴、不用抬扛,通过考验大家的党性,最终都迎刃而解。
从那件事以后,袁全福逢人就说,自己干过许多工程,但是在工程现场成立临时党支部,邢西工程还是第一家。从践行“绿色建设”理念修路这件事上,他真正感受到了党支部确实是工程建设的主心骨,打心眼儿里觉得,有了临时党支部,以往遇到的难题在邢西“那都不是事儿”。
临时党支部就是战斗堡垒
四方虽然通过党支部过组织生活,在工程认识上达成了共识,但是,由于临时党支部是在工地属于新生事务,工地许多业务人员对临时党支部在推动工程进度中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仍然持怀疑态度。
“今天不说清这路的事,谁也别想从这儿过!”2017年2月的一天早上,施工人员刚到工地门口,就看见进工地的水泥罐车被驻地河下村几个村民用铲车堵在了门外。不用想,施工受阻,这是建设工程中的常事。这次,在邢西工地也出现了。没办法,项目方大都是外地人,只能去找临时党支部解决。党支部副书记顾爽来到现场,一边仔细询问情况、安抚村民,一边向村民介绍建设邢西站的重要性。当他得知是因为建设变电站切断了村民向西种地的乡间小路时,立即拿出了规划图,告诉村民两天之间将从站址旁开辟一条临时小路,供村民种地行走。两个月内,将绕着变电站西侧、北侧为群众修建一条水泥路。他的真诚打动了村民,堵门的铲车移开了。本来大家以为顾爽就是说说而已,缓一时之急,这也是其他单位常用的解决属地问题的招数。可是第二天一大早,顾爽就安排铲车、推土机,愣是从站的南侧开辟了一条临时小道。这下,村民高兴了,再也没有来给找事。后来,他号召全体党员,用两个月工余时间为在站的北侧、西侧修建了一条更宽更好的水泥路。这下,村民上山再也不用走泥泞路了,他们还给工地送来了感谢锦旗。
这件事后,顾爽告诉我们,干工作与做人一样,要人心换人心,作为一个基层党组织,更不能欺骗百姓,说过的话、答应过的事一定要办成,这样才能真正得到百姓的支持。还别说,从那件事以后,河下村的群众就再也没有给找过事,这是走遍全国30多个省的施工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杨书记,快去看看吧,工程干不下去了。”
2017年5月的一天,临时党支部正在开会,项目方技术负责人耿文强找到了杨帆,抛给他一个技术难题。
原来,邢西工程由于地处山区,土建施工时耿文强遇到了一个从未遇见过的难题——护坡施工。站西面的护坡,有一段落差高达28米。这么高的高度在回填时容易发生滑坡,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可是不回填又怕发生坍塌。一连几天,耿文强和同事们都没有研究出好的解决方案,最终不得不停了工,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护坡施工难题抛给了临时党支部。
工地的难事就是邢西临时党支部的大事。杨帆立即组织专家及参建各方,召开专题会议。最初,他们之间也有分歧,有人说这事是工程上的事,党支部不该管。也有人说,既然找到党支部了,不管是什么事,都应管。大家在会议室里激烈争论。最后,临时党支部书记杨帆拍板,党支部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工地遇到了难题,必须管!于是,专题会议从上午9点半一直开到了下午4点。他们一会儿来到现场,实地查看;一会儿又回到会议室热烈讨论;就这样,一个解决方案被推翻,就又立刻开始讨论另一种办法。最终确定,施工中先开辟机械作业平台,每4米一个台阶,逐级下移,把土方移送到邻近山头,然后再回填。而且,实施过程中许多细节问题也有了具体解决措施。按照此方案组织施工,困扰项目方多日的护坡问题最终被攻破。
经历了这件事,让耿文强对临时党支部的印象一下子有了转变:从过去的半信半疑变成了真心佩服。于是,在护坡问题解决的当天晚上,耿文强就悄悄的写了入党申请书。他告诉杨帆,就冲着临时党支部解决护坡施工难题这件事,他打心底服了,党支部不愧是党支部,能带领党员解决问题,还能啃难题,这样的党组织他愿意跟,他希望早日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引领下,工地已有像耿文强一样的3位工友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用他们的话说,“入党不为别的,就冲着工地上这些党员的表现,觉得只有向党组织靠拢,成为其中的一员,才能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成就人生梦想!”这,就是组织的力量。
临时党支部是工友们的主心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曾强调,要让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邢西临时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响应总书记号召,不但当好工程的“领头雁”,筑起坚强堡垒,还担负起管控现场安全、维护队伍稳定等重任。他们充分发挥党小组长、党代表、党员作用,开展“五同四控三帮带”行动。明确党员或积极分子为施工班组长,每天与分包队伍员工同进、同出、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谈心谈话,掌控思想动态,监督作业行为,管控施工安全质量,从源头做好稳定队伍和安全管控工作。开展党员“三帮带”活动,通过党员与分包队伍员工结对子,帮带提升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工作效率。发挥施工小组党代表和党员的作用,明确他们担负着维权、维稳、沟通、服务、教育等五项职责,通过听取员工意见,及时反映发现问题,协调解决了分包队伍工作服更换、劳保用品发放、家属探亲住宿、洗澡设施建设等难题,架起了党群“连心桥”,使基层员工特别是分包队伍员工感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体验到身边有组织、诉求有渠道、权力有保障。工程建设过程,邢西工地做到了分包队伍最稳定、员工流动率最小、工作评价最好目标,为提升工程本质安全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邢西临时党支部教育党员、善待工友,不仅体现在谈心、谈话,解决实际问题上,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他们的心灵深处。
邢西工程木工师傅郎庆光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个“政治生日”会在远离家乡2000多公里的邢西工地过。那是2017年5月12日,提前临时党支部从党员信息中得知那天是郎师傅入党的日子,于是专门在工地宿舍给傅郎庆光举办了一个“政治生日会”,向他赠送了党的理论书籍,还买来了蛋糕。激动的郎庆光眼泪都掉下来了,他含着泪水给远在老家的妻子、村支书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过政治生日了。“为农民工过政治生日”,这件从未有过的事,一下子在邢西工地火了。
此后,许多从未在其他工地有过的事也接二连三地在邢西工地发生,让党员和工友们感觉心里暖暖的。
2017年9月的一天,施工人员马长林突发胃穿孔住院,需要上万元手术费。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施工队员们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因为大家都知道,马长林的家庭条件不好,上万元的医疗费对他家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正当大家为马长林的事难过的时候,邢西临时党支部了解到了这种情况。第二天早上立即召开会议,党支部书记杨帆带头捐款200元为马长林治病。随后,党支部委员、施工方、监理方等纷纷跟着捐款。一天时间,就收到1.69万元。当临时党支部把钱交给马长林时,马长林激动的热泪盈眶。这件事更是让大家终生难以忘怀!
不只是这些,平时,党支部对工友们的关心更是周到细致:从住宿为大家提供上下铺,到经常检查食堂卫生;从工地提供临时抽烟处、应急医疗室,到热天把西瓜送到工地、在工地配备绿豆汤;从24小时提供热水,到周末组织看电影;从进场的“向邢西建设的工友兄弟们致敬”标语,到每天中午的放红歌活动;从以人为本设置的休息处、饮水处,到体现人文关怀的医务室......关心、关爱、平等、尊重随处可以感受得到。
在邢西工地,党支部为工友们开通了与管理者沟通的第二渠道,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何诉求、疑惑与困难,可以通过党代表、党小组长向党支部反映,并都能够得到及时答复和帮助,诸如更换工作服、洗澡、家属探亲等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在工地,党代表深得大伙儿信任,工友们的心里话有处可说、有人在听,使他们感到了自身地位的提高,对自身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首次大范围激发了参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正是这种意识的激发,他们才觉得,在邢西干活儿,不再是单纯的劳动和报酬关系,而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不再是在简单的参与电网建设,而是在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意识的转变,他们实现了以前“我干的只是一份工作”“干一天活挣一天钱”,到现在“我干的是一份事业”“我在为国家和当地百姓做贡献”的本质思想认识转变,“主人翁”意识、聪明才智等进一步被激发。所有工友把邢西工程当成了自己的活儿、一份事业去干,从而带动了整个工程质量、安全的大幅度提升。工友们都说,他们在外面干了这么年,邢西工程是干的最带劲、最有家的感觉的工地。在这里,无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大家干起活来都是心情舒畅,浑身像是有使不完的劲。正是有了家的温暖,所以,即使工友们家里偶尔有些困难,大家也尽量想办法克服,都不愿离开。据统计,邢西工程从开工到结束,没有一个工人离开工地。正是有了这些自始至终都坚守的工人,邢西的工程和安全才有了保障。在邢西这个大家庭,党员和工友们都说临时党支部是咱们的主心骨、党代表是咱们的贴心人。当大家内心有事儿无处诉说时,第一个会想到找党支部;当大家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党支部的支援;当大家遇到各类困难阻扰时,就会觉得党支部就在身边,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他们。邢西临时党支部的作用真是大啊!
红色堡垒铸就百年伟业
自从有了党支部,党员和工友们最普遍的感受是:一把金钥匙开启了项目顺利建设的大门,以往遇到的难题在邢西都不再是难题。大家的工作热情、创造热情、攻坚热情空前高涨,邢西临时党支部也确立了创建“鲁班奖”的目标,在邢西工地掀起了一场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
2017年5月10日,一场大风席卷工地,直接影响工程进度。怎么办?关键时刻党支部一声令下:是党员的向前冲!5名党员干部带头从晚上8点顶着8级的大风,冒着随时可能被刮倒的危险,登上45度的护坡,一干就是4个小时。你累了我顶,我累了你上,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行动是最好的榜样,党旗是最亮的引领。在广大党员的带领下,现场群情激奋,工友们纷纷参战,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开始了,最终赶在了里程碑计划前面。
面对艰难险阻,冲锋在前的是党员;坚守平凡岗位,无私奉献的更是党员。
2018年高温来的早,5月25日,气温已高达35摄氏度。为了赶工期,入党积极分子、挖掘机师傅赵树中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下午3点,中途为了节省时间,他始终没有下车。几瓶水、一份盒饭就算一顿午餐,直到任务干完,他才下车。像他这样的积极分子和党员,在邢西工地还有许多,正是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才使项目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在变电站防火墙浇筑过程中,面对正常防火墙宽度只有60厘米,但邢西防火墙宽度有135厘米,且在浇筑过程中,每增加10厘米,难度就会增加0.7到1倍的严峻考验时,党员郎庆光师傅带着大家一起想办法、找材料,最终顺利完成了浇筑任务,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邢西工程中电器安装过程,尤其是在解决电缆敷设交叉问题上,党员更是起到了攻坚克难作用。一般电器工程敷设电缆时,由于电缆多,接触地点不同,经常会出现交叉现象。邢西工程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但项目部从创建鲁班奖高度考虑,认为交叉现象存在一定的隐患,工艺也不够完美,提出要进行完善。可是,多少年了大家一直这样做,思路上已经禁锢,都不愿去想改进的办法。为此,党员们自发成立了攻坚小组,顶着高温窝在电缆沟内一遍遍的试验,又是画图纸,又是做模型,最后终于研发出了一种特殊支架,破解了交叉难题。有了解决方案,老党员林晓林带头拿着图纸、盒尺、记号笔等工具,冒着炎炎酷暑,与同志们一起对21个电缆沟交口处的深度、宽度等进行了仔细的实地测量,把工作做到最实处、最细处,最终圆满完成了改进任务,为创建鲁班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是在其它工程当中从未有过的。
邢西临时党支部的成立和堡垒作用发挥还点燃了所有参建者的激情和梦想,激发了参建者的“主人翁”意识和聪明才智。据统计,邢西工程建设过程,参建人员主动建言献策,先后提出安全、质量、工艺等方面意见建议30多条,攻克技术难关15项,大幅度减少了工艺流程,有效提升了工程质量,营造了“自发要安全、保质量”的浓厚氛围,这在以往是不曾有的。其中,“天气热、建议防火墙高处作业人员错开时间”、“下雨天夜晚加班电工要全程参与”、“电缆沟压顶同墙体一起浇筑”等好的建议被采纳后,有力提升了邢西项目的施工安全和质量。他们研发的抑尘自动喷洒系统、全自动钢筋捆扎机、工程二维码违章次数新功能设置等创新成果亮点纷呈,为工程建设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在邢西工地,现场干净无尘土、无烟头、无裸露的黄土,“绿色建设”理念渗透进工程的每一个角落。在邢西工地,员工主动讲安全、反违章已成为常态,党小组会与班组会融合一起讲安全已成为常态,“安全第一”理念已体现到工程的每一处。在邢西工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已成为每个人的追求,从作业现场材料的标准化摆放,到建设过程精细化管控;从科学合理的工期安排,到铁面无私的质量监督,“工匠精神”已体现到工程建设的点点滴滴。
两年多来,邢西工程整体管理水平得到了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领导的肯定和表彰,邢西项目工程安全、质量标准、绿色施工等各项管理指标,在国网公司、省公司等检查评比中名列前茅,并受到各级领导、中电建协等高度认可,河北南部电网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会在该工程现场召开;工程综合评价、绿色建设评分别夺得省公司系统第一名,连续数月实现了安全无事故、质量得第一,“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以党建引领基建”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发挥出积极作用。在党建引领基建工作的同时,邢西工程也为锻炼和培养党建、业务等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许多年轻人主动请缨到这里来锻炼,并在这里得到了成长和历练,走上了更好的岗位。
支部共建助河下村脱贫奔小康
邢西500千伏变电站项目位于河北邢台市龙泉寺乡河下村,项目部就建在村南上坡上。输变电工程施工,少不了与村委和村民打交道,属地协调更是工程建设的一大难题。最初的邢西工程也不例外。
邢西临时党支部从成立之处就认识到了属地协调的重要性。为此,他们主动找到驻地河下村党支部,提出开展支部共建,希望通过党组织联合搭建起和村民沟通的渠道。河下村党支部书记王英杰是第一次听说支部共建这个词,最初觉得临时党支部是为“两学一做”教育镀镀金、走走过场,说说就算了。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疑虑。
项目建设初期,变电站的建设挡住了村民去山头的路。通过沟通,项目临时党支部了解了村民的现实需求,很快修出了一条绕行道路,让村民能够正常出行,一下子让河下村党支部和村民们对临时党支部刮目相看。看来,这个党支部不是来虚的。
平时,两支部组织生活互学互鉴,党员活动互动交流,结下了深厚的组织友谊。没有共建前,河下村党支部上党课、开支部会学习等,由于受自身水平限制,学的不深、与际结合也不紧密。自从与邢西支部共建后,他们发现,邢西临时党支部书记、委员们的理论水平都比较高,对党的政策了解的也比他们多,通过从理论上帮助他们,为他们解读党的政策等,极大地提升了村党支部学习的质量,使村支部成员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党员的思想也转变了不少,脑子也一下子开窍了,工作方法更多了,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脱贫攻坚,是河下村党支部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项政治任务。邢西临时党支部在与其共建过程中,主动为该村脱贫攻坚想办法、出主意。
他们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为村里贫困户献爱心、捐衣服物资等,每月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使贫困户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河下村的乡亲们更不会忘记:13岁的王海瑞有点弱智,是个孤儿,平时没人管,少吃没穿的。项目部党员服务队知晓后,主动为他送衣送药、捐钱捐物,还联系村两委建起了帮扶长效机制,使孩子过上了像常人一样的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服务队在资助、帮扶困难群众的同时,还手把手传授电工技术给乡亲们,使大家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用技术助力群众脱贫,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服务队”。在传授技术的同时,他们还尽可能在工地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脱贫,一年来,河下村先后有近20名村民到工地打工,每人每年可增收两万多元。
工程开工不久,有些村民看到每天邢西工作人员进出工地,都是排着队、喊着口号,既整齐、又利索,纷纷说,“这不是当年革命的队伍又回来了吗?”正是有了这么好的形象,以及邢西党支部对村里扶贫工作的支持、帮助,以及为村里办的一件件实事、好事,才拉近了工地与村民们的距离,村民们与工地的关系才变得十分的和谐。从那儿以后,邢西工地就从未发生过属地协调难的事。村民们都说,这党旗不仅飘扬在邢西的工地上,更飘扬在河下村老百姓的心中。
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初心、同一个信仰,支部共建,让邢西临时党支部、河下村党支部站在了同一面党旗下,两个支部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最终通过实现了不同支部间的优势互补。
如今,邢西工程“党建引领基建”模式已经在国网河北电力系统不断复制推广,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遥远的西藏阿里,河北省电力公司援藏人员面对高寒缺氧、语言不通、交通不便等对口援建难题,临时党支部带领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对自己援藏任务进行宣誓,激励全体成员不畏困难完成任务。在地球的另一端埃塞俄比亚。河北省送变电公司面对天气多变、环境恶劣、民情复杂等施工困难,临时党支部主动想办法,带领项目施工人员解决了各种问题,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党的十九大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邢西工程“党建引领基建”模式的成功实践,充分践行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展示了党支部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
这堡垒,在邢西工地,更永驻在所有参建者和河下村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