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现场”之维修电工: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对决”
来源:河北工人报 2020年12月09日
选手精心调试
选手聚精会神
“倒计时开始,请选手们领取任务书,开始比赛!”11月24日,随着裁判长的一声令下,由省总工会、省人社厅等9部门主办,唐山市总工会承办,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2020年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维修电工(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生产与管控)决赛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拉开帷幕,来自石家庄、唐山、沧州、衡水、河北军工5支代表队的27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
大赛裁判长石义淮告诉记者,本项比赛是三人团体赛,围绕智能制造技术中的工业机器人编程调试,总控PLC的编程调试,数控加工编程调试及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软件的综合利用,重点考核选手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互联互通、数据应用及智能化生产,对选手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要求较高,要求团队合作性强。
据介绍,本次大赛分为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理论考核的范围包括数控加工基础知识模块、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模块等,涵盖面多而广,对选手理论知识储备是一次挑战。实操考核主要从智能制造系统调试、工业机器人设计与编程、智能制造控制系统联调以及职业素养、安全操作等六个方面进行比拼,重点考核选手在智能制造中应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熟练程度。
比赛中,选手领取任务书后,根据任务书要求,对智能制造系统各基本单元进行功能测试并根据给定的IP地址为基础,定义其他相关设备的合理IP地址,完成智能制造系统各单元网络通讯的连接。然后根据给定的图纸,使用CAD/CAM/CAOO软件,对要加工的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与装配体构建、产品加工工艺设计、BOM构建、零件生产过程质量管控、零件加工程序编制等一系列操作;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编程,实现机器人自动到制定仓位抓取工件,并放置到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的卡盘上;同时进行各种数据采集,完整实现工业机器人从立体仓库取出待加工毛坯,同时读取数据,送至数控设备,加工、在线测量后,再由工业机器人送回立体仓库规定的仓位中,具有完成多个不同零件上下料和加工等功能。
来自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的常家宝、李子禹、孙克安是此次参赛选手中的“种子选手”,他们平均年龄才23岁。常家宝、李子禹是全国劳模张雪松的徒弟,在今年举办的第三届“唐山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夺得了工业机器人装调项目的第一名和第二名,这次比赛更是“主场作战”。“我们俩都是去年刚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这次回母校参赛,就是奔着第一名去的!”常家宝笑着对记者说道,“在企业,公司对我们培养力度非常大,平时公司也经常组织培训、学习。我们一进企业就拜张雪松为师傅,师傅手把手地教我们,使我们从初出校门的学徒快速成长,所以我们这次决不能辜负师傅的期望。”“在比赛中,我们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完整加工出两套半加工件,对自己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一旁的李子禹说。
彭建坡是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电气设备工程师,这次他带着两位徒弟组队参赛。他说:“徒弟们都是第一次参加省级大赛,这些设备以前很少接触,通过这次比赛,对他们来说也是个学习、练兵的过程。”徒弟蔡佳慧告诉记者,师傅彭建坡在企业可是位名师,他的徒弟中不但有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有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在集团和国防系统大赛中屡获佳绩。“这次我们抱着学习的态度而来,下次我们就要向奖杯冲击了。”
“比赛中,选手之间的团队合作非常重要,因为上下道工序的互联互通、数据传输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这就看选手的综合素质了。”石义淮说:“在理论考试中,最高分是75.5分,选手之间分数相差比较大,说明部分选手在理论知识储备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实操环节,很多选手表现还是非常抢眼的。”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震生告诉记者:“接到省总工会关于协办维修电工赛项的通知后,学院工会和自动化工程系积极组织力量,筹划维修电工赛项的各项工作。按省总工会对大赛各项工作的要求,我们对大赛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做了全面的准备:从场地、到设备、到选手的培训;从场地卫生、到环境氛围营造;从裁判、领队、选手的吃、住、行等等。”
经过激烈角逐,由常家宝、李子禹、孙克安组成的唐山市代表队1组,由高秀明、莫春青、张召星组成的唐山市代表队2组和由敦美林、杨盼红、张磊组成的石家庄市代表队2组分别获得前三名。唐山市代表队、石家庄市代表队、河北军工代表队、衡水市代表队、沧州市代表队分别获得团体第一名至第五名。
(《河北工人报》记者赵伟龙 通讯员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