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现场”之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在铝锭上展示雕刻绝技
来源:河北工人报 2020年12月01日
数控加工中心是当代数控机械加工中的主要装备,也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其在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工程机械、电子电器等制造领域,均不可或缺。目前,我省对高端制造业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需求十分旺盛,本次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比赛就是要通过比赛,发现一批高技能人才,通过高技能人才的引领,带动更多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从业人员实现技能提升。
本次大赛的裁判长张红军告诉记者,本次比赛分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70%。实操比赛以现场加工的方式进行,参赛选手依据给定的图纸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工件加工。
“实操比赛部分,选手要加工两个比赛件。在领取了比赛件和加工图纸后,选手们要进行分析图纸、制定加工工艺,脑子里先有个概念,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要绘图、设置参数、生成刀轨,最后开始加工。主要考验选手的识图能力、工艺分析能力、绘图能力、参数设置能力、程序传输和对现场的把控。”张红军介绍,为了能全面展示选手的技能水平,在考题的设置上裁判组也煞费苦心。“出的题既要把四轴联动的功能体现出来,又要设置一定的难度,把选手的水平体现出来。比如在比赛件的加工上,既有薄壁、深度槽,又有分度、椭圆槽,各种形状、曲面,最后选手还需要在比赛件上刻上指定的字,加工完后要用千分尺量尺寸,精确最高公差达到了0.013mm。可以说有精度,有难度,有观赏性。”张红军说。
采访中,记者遇到本次大赛裁判之一的唐山劳动技师学院教师崔保卫,他从省里第一次举办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比赛就一直担任大赛裁判。他告诉记者:“从今年的比赛能看出选手的水平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到现在还没有发生过一次‘撞车’,而且从选手的装备能看出各企业对比赛的重视程度。”崔保卫指着一个选手摆在操作台上的道具对记者说:“你看,这光刀头就有十多把,还有各种精度的卡尺,全是进口的,这一套设备就得上万元,估计在企业也不会有太多套,让选手们带出来比赛,可见企业的重视。”
比赛期间,唐山迎来了入冬以来的首场降雪,气温骤降。即便如此,可走出赛场的选手们很多都满头大汗。来自石家庄海山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郝欣峰走出赛场,一脸轻松,他在不久前结束的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数控铣工决赛上刚刚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这次考试难度还是不小,时间也挺紧张的。但是基本上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了,重在参与吧。”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省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从‘备战’到‘实战’在公司师傅们的帮助下,我不光在技术上有了提升,在心态上也有了不小的转变,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刘伟峰也来自石家庄海山事业发展有限公司,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的比赛。在理论考试中他获得了第一名。他告诉记者,这是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是系统学习与提升的机会,也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竞赛。
最终,经过五天的激烈角逐,唐山市代表队的高自勇、赵晨光分别获得个人第一名和第二名,河北军工代表队王晓楠获得个人第三名,唐山市代表队高文杰,石家庄市代表队刘伟峰,唐山市代表队刘景才、华北油田代表队张彦勋、刘源森,河北军工代表队陈蒙、赵艳雨分别获得个人第四名至第十名。唐山市代表队、河北军工代表队、华北油田代表队、石家庄市代表队、秦皇岛市代表队、邢台市代表队分别荣获团体赛前六名。
(《河北工人报》记者赵伟龙 通讯员王亮)